汉阴县城关镇:“智慧渔棚”奏响乡村振兴曲
阳光讯( 通讯员 张辉 记者 李孝华)近日,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传来喜讯,其精心打造的大棚陆基高位鱼池养鱼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该镇渔业发展迈入现代化、科技化的崭新时代,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新的强劲动力。
走进项目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大棚。棚内,陆基高位鱼池错落有致,鱼池采取高强度复合材料建造,坚固耐用且易于维护。每个鱼池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深度约1.2米,独特的锅底形设计,让池底的粪便和残饵能迅速聚集到中央,便于通过自动排污系统及时清洗整理,大幅度减少了水质污染,该项目巧妙融合了大棚设施与陆基高位鱼池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渔业养殖受自然环境制约的难题,为鱼类生长营造了更为稳定、适宜的环境。
在养殖技术方面,该项目配备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控鱼池内的溶氧、酸碱度、温度、氨氮等关键指标,一旦指标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启动增氧机、换水设备等进行调节,确保鱼类始终生活在最适宜的水质环境中,全方面提高了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在养殖品种上,该项目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多元化布局,除了传统的草鱼、鲤鱼、鲫鱼等常见品种,还引入了鲈鱼、罗非鱼等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经济价值高的名特优品种。“我们最终选择这些品种,主要是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养殖效益。名特优品种在市场上价格更高,竞争力更强,能够有效提升我们的养殖收益。而且,大棚陆基高位鱼池的可控环境,也很适合这些对养殖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品种生长。”水产项目负责人刘伟介绍道。
在生态环保方面,项目也下足了功夫。通过“鱼菜共育”模式,构建完善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尾水先经过固液分离,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大棚内蔬菜园的肥料;液体部分则进入多级净化池,通过生物净化、过滤等工艺,去除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净化后的水重新再回到鱼池循环使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渔业养殖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中堰村大棚陆基高位鱼池养鱼项目是汉阴县城关镇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智慧渔业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不断的提高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项目的落地运营生动诠释着“向科技要粮”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全镇渔业发展树立了标杆,未来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助力乡村走上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的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职联2025薪资:梅西年薪2044万美元,超21支美职联球队薪资总额
登顶珠峰正常需40多天,有人却靠124万元的氙气“外挂”缩短到4天18小时:“没有高反,我感觉棒极了”
特朗普称“昨日与普京通话讨论俄乌及伊以冲突”,克宫否认:他在“打比方”
谷歌 Pixel 10 Pro / XL 电子设备屏幕被曝升级 480Hz PWM 调光
谷歌 Pixel 10 标准版手机抢先看:台积电代工 Tensor G5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