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闻的接近性办好媒体写出好稿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4:35 发布作者:上海五星体育在线直播

  新闻有许多特性: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奇特性、趣味性,等等。今天讲一下新闻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接近性。把握好新闻的接近性,能增加新闻的价值,有利于办好报刊、电视、广播、网站,有利于写出好稿件。

  什么是新闻的接近性?新闻的接近性指的是这条新闻事实令人关切程度的特性。接近性高,关切的人就多;接近性低,关切的人就少。

  新闻的接近性表现之一:地理的接近。比如,某外国发生地震,当地的人关切程度即高,其他几个国家的人关切程度相比来说较低。离开新闻发生地越近的读者,对该新闻最为关切。渐行渐远,离开新闻发生地远,读者关心度自然就降低了。

  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在《新闻学》一书中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如果美国芝加哥城中有一富翁病故,当地报纸均登新闻,中国报纸不可视为新闻,因为中国的受众绝大多数未闻其名。如果这位富翁立下遗嘱,将其所有财产捐赠在中国建设一个博物馆,即可成为中国报纸之新闻。

  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有时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突然跳出一段某外国一个并不著名的地区受灾的画面,其实灾害并不严重,中国的观众并不感兴趣。如果该电视台的编辑明白新闻的接近性,就不会编发此类新闻了。

  新闻的接近性表现之二:心理上的接近。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天涯若比邻”“千里共婵娟”的句子,讲的就是心理上的接近。比如,国外的一场地震,发生时正好有一批中国游客在那里,受了伤。这样的新闻,我国民众的关心度就会增加,因为我们的同胞也受伤了,心理上的距离很接近。

  2011年,利比亚局势紧张,内战全方面爆发。当时我国派出飞机和轮船去利比亚进行撤侨活动,在10天之内就将所有的侨胞都撤回了中国,还帮助救助了200多名的其他几个国家的民众。由于心理上的接近,全国人民都关心此事。过了几年,以此事件为背景的故事片《战狼2》,热播热映,创造了1.4亿人次观看和56.8亿元票房的纪录。

  新闻的接近性表现之三:性别上的接近。比如,一家新的美容院或妇婴医院开张,女性读者会比较关心。某企业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动刮胡子刀,那肯定是男性读者较多关心。据调查,男性受众对新闻类节目的兴趣明显高于女性受众。女性受众则明显偏爱文娱类内容。

  新闻的接近性表现之四:年龄上的接近。在不同年龄段中,青年人更热衷于新闻和知识类节目,老年人则热衷于养生、健康、调解等节目。

  新闻的接近性表现之五:兴趣爱好上的接近。股民、球迷、藏友、驴友、摄影发烧友、美食爱好者各自有自己的兴趣,所看媒体的内容自然不同。一个足球迷可以在半夜十二点到凌晨三点在电视机前看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第二天睡眼惺忪还要去上班,这是许多非球迷朋友没办法理解的。

  以此类推,新闻的接近性还有在相关利害关系上的“接近”,生活小习惯上的“接近”,等等。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在了解新闻接近性的涵义后,我们在办媒体时,一定要考虑受众的地理、心理、性别、年龄、利益、爱好等诸多因素,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设立版面、专题、专版、栏目,心中有读者,媒体有特色,才能有好的效果。

  红军编的《时事简报》,它的内容国内国际消息要少,只占十分之三,本军、本地、近地消息要多,要占十分之七。只有这样,才能引动士兵和群众看报的兴趣,取得我们所要取得的效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我曾就职的单位,这是一家对外宣传的报纸,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关心中国情况的各国朋友以及来华旅游、探亲、学术交流、从事经贸活动的各界人士。因此,海外版上的各种报道要求更适合海外读者的需求,所开设的版面、专版、专栏都要考虑受众的关切。“桥梁”“纽带”“权威解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等用语,是经常在宣传介绍海外版时用到的。

  甘肃省的《读者》杂志是比较有名的刊物。截至2019年8月,《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最高达132万份,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读者》杂志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以社会各界群众、青年和知识界为主。由于对受众的需求掌握得较好,杂志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办报刊也好,办网站也好,不能无病,不能对牛弹琴。根据受众的特点与爱好来办,才能办得出色。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各有一家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四份报纸都办得不错,但风格是不一样的。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这是编辑部研究了新闻的接近性、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和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而做出的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主办方必须克服“我办媒体你受教育”“我编你读,我播你看”等陈旧观念,平等真诚地对待受众,把受众当作参与者和媒体之本,想受众之所想,竭诚为受众服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受到广泛而持久的欢迎。

  我们在写新闻稿中,怎样体现并落实新闻的接近性呢?新闻界倡导的“三贴近”就是处理问题的良方。“三贴近”指的是写作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近些,再近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人才,孕育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

  在写新闻稿的过程中,无论是写丰硕成果报道,还是写改革开放报道;无论是写人民群众的奋斗,还是写英雄模范事迹:无论是写国际风云变幻,还是写舆论监督稿件,都要求稿件更加“接近”祖国的大地,更加“接近”读者的心。在写新闻稿时,多反映 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 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 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用群众发自内心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这是新闻人的责任。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受众的知识更全面了,积累更丰富了,也就是说,变得更“聪明”了,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受众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生产者、传播者;受众大胆自由表达意见,确立了在传媒中的中心地位。随着全媒体各种信息量的猛增,一般性的报道已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新闻的接近性更多地表现在媒体如何能抓住读者心理,采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作品,这才是媒体生存发展的重点。